3 远位皮瓣移植的原则[10] 临床上根据创伤部位和严重程度的不同,皮瓣供区的选择也不尽一致。总的来说,皮瓣供区在选择上应该遵循“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效果”的原则。从创伤的实际情况出发,选择合适的皮瓣,确保皮瓣的成活率、保证美观,并尽可能使创伤部位的功能得以保持和恢复。 在皮瓣选择过程中,一般使蒂部宽和皮瓣长的比例保持在1:1.5以内,按照血管行走的方向进行设计,蒂部落在向心端。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动作要轻柔,保证皮瓣的完整性和血液供应。具有活力的皮瓣,外观红润、创缘处有鲜红血液渗出,皮瓣与创伤部位缝合后,应稍微施压,以使静脉回流。但蒂部不能施压,以免造成血液运输障碍。 4 治疗方法 远位皮瓣修复手术中因创伤部位、缺损程度等有所不同。创面彻底清理后,核心期刊在选择皮瓣的部位做一个比创伤面稍大的带蒂皮瓣。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可选择足底内侧皮瓣和足外侧皮瓣;足跟部中、小面积的皮肤软组织缺损,可优先选择非知名血管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[11, 12]。 拇指远端部分缺损,如桡掌、背侧缺损,可应用鱼际皮瓣、拇指桡背侧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[13]。 皮瓣成型后,转移至彻底清理的创面部位,将皮瓣边缘与创面受区边缘缝合固定。手术中应确保蒂部无扭转,术中术后反复观察皮瓣的血液运动情况。皮板缝合后包扎时应注意局部压力过大易造成血管压迫和血运障碍,同时应留出术后观察的缝隙。 5 术后并发症 5.1 血运障碍 血运障碍是皮瓣移植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,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有两点,一是动脉供血不足,而是静脉回流障碍[14]。动脉供血不足主要表现为皮肤表面苍白、局部温度偏低,主要是暂时反应性血管痉挛所致,术中发现时进行热敷即可;若术后发现,应尽快采取措施疏通创伤部位的微循环,具体可进行保温、止痛、扩容抗凝等操作。静脉回流障碍常表现为皮瓣肿胀,轻者皮肤呈淡红色、有紫斑点,重者呈紫黑色、有小水泡,多发生在皮瓣远端[15]。静脉回流障碍一般发生在术后2~3天内,并呈加重且范围扩大的趋势,5天后趋于稳定,轻者逐渐好转,表皮脱落;重者出现皮瓣坏死[16]。 5.2 血肿 部分病人在皮瓣移植术后会发现皮瓣下出现明显的血肿,此时应及时告知医生,进行清理。必要时可以用生理盐水冲洗。 5.3 皮瓣撕脱 皮瓣修复术后,由于皮瓣未得到妥善固定、病人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肢体活动造成移植皮瓣的撕脱发生。因此,皮瓣修复手术中必须对皮瓣的固定制定妥善方法,并对病人进行耐心的讲解,取得病人的合作。 5.4 感染 皮瓣修复手术中只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,一般不会发生严重感染。轻度感染多发生在皮瓣断蒂后,特别是蒂部下方有创面时,断蒂手术后局部供血条件较差,容易发生感染且不易愈合。严重外伤时,常由于清创时对失活组织辨别不准而使部分坏死组织残留,这样更容易发生液化感染。因此,皮瓣修复手术应特别注意抗感染治疗,对创伤部位进行彻底清理、局部使用抗生素,发现感染应及时处理,以防扩散。 6 术后护理 6.1 心理护理 对于创伤严重甚至畸形的病人,承受巨大的身心压力和疼痛。远位皮瓣修复手术的次数多、疗程长,手术后需要进行姿势的固定,这均会给病人造成新的痛苦。同时手术后恢复时间较长,病人需要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,并随时注意创伤部位是否感染。针对以上情况,护理上应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取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法,尽量消除病人的不良心理反应、排除不良情绪。术后应对病人进行行为锻炼,使其形成良好的护理习惯[19]。 |